现代感应加热电源的9大特点
感应加热电源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的发电机组与真空管发生器,60年代初的晶闸管(SCR)发生器,80年代初的晶体管发生器,直到90年代中期的现代功率晶体管(IGBT、MOSFET等)发生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现代感应加热电源就是指以各类功率晶体管,如MOSFET,IGBT等为功率器件的感应加热电源,也称之为(全)固态感应加热电源,“固态”感应加热电源那是针对老式晶闸管(SCR)和真空管感应加热电源来说的。
感应加热电源的频率范围很广,大致对频率低于10kHz以下的电源称中频感应加热电源,频率在10~100kHz之间的称为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频率高于100kHz的称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按照功率器件SCR,MOSFET和IGBT的频率特性及功率容量来看,SCR主要应用于中频感应加热,就目前IGBT感应加热电源的制造水平来看,国际上达到了1200kW/180kHz,国内为1000 kW/50kHz,MOSFET感应加热电源的制造水平国际为2000kW/400kHz,国内为10~250kW/50~400kHz,1800kW / 150kHz。
现代感应加热电源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1)所渉及的电路基本理论变化不大,由于新型功率器件的问世,其电路及实现技术有了很快的发展。
(2)功率整流及逆变电路的器件多采用模块器件代替单只功率器件。为了扩大输出功率,采用了功率器件的串联﹑并联﹑或串并联;多个功率单元的组合。
(3)控制电路及保护电路所采用的器件由原来主要采用晶体三极管等模拟器件,而改为大量采用数字器件(如比较器、触发器、计数器、定时器、光电隔离器、锁相环等);专用集成电路的采用也是现代感应加热电源的又一特点,如15~50kW/20~50kHz的MOSFET和IGBT 电源广泛采用的集成PWM芯片SG3525及数字电位器;用于三相可控整流的相位控制与触发电路集成芯片TC787﹑TC788﹑CMOS-CD4536和MPU-1016可编程逻辑器件;集成芯片的采用简化了控制电路,提高了可靠性;比例积分(PI)电路,数字锁相环路频率自动跟踪电路,单片计算机技术,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采用提高了控制品质及电源装置的性能,系统实现了智能控制。
(4)新型电路元件如美国CDE(无感)电容模块,无感电阻应用于缓冲电路能大大提高吸收效果;Mn-Zn功率铁氧体应用于功率输出回路减少了损耗和电源体积等。
(5)频率范围广,从0.1~400kHz,这覆盖了中频、超音频、高频的范围;输出功率从15kW~20000kW可满足不同热处理工艺的要求。
(6)转换效率高,节能明显。对于晶体管逆变器的负载功率因数可接近于1,这可减少输入功率22%~30%,减少冷却水用量44%~70%。
(7)整台装置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节省空间,与真空管电源相比可节省66%~84%。
(8)保护电路完善,可靠性高。感应加热电源能够在工件碰触感应器、空载或过载、以及其他误操作情况下安全运行。电路的安全措施有:直流侧电流过流、交流侧电流过流、缺相保护、进线电压的过压与欠压保护、工作频率超限与功率超限保护等。器件的安全措施有:逆变桥电流不平衡与直通、功率器件的过热、槽路线圈短路、槽路电容过压、槽路电压超限等。设备的安全措施有:冷却水的流量与进出口的水温检测、机柜门与电源的连锁保护等。
(9)电源内部或输出端没有高压(相对于真空管电源),因而工作电压低,安全性高。采用单相交流电工作的小功率晶体管感应加热电源的直流工作电压为220~250V,采用三相交流电源的直流工作电压为510~560V,而真空管电源的直流工作电压为14kV左右。
正是由于固态感应加热电源体积小,低损耗,逆变器转换效率高,易控制和安全性好,已经完全取代了中频发电机机式电源,在某些领域也取代了真空管式感应加热电源。取代真空管式电源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否取代要做全面考虑,如,感应加热工艺的要求,生产率,效率,安全性,费用,可靠性和维护等,从使用频率考虑特别是高于1000kHz的应用,真空管电源还有一席之地。就国内而言,真空管感应加热电源经过两个方面的技术改造还有相当数量的设备在继续使用。
这两方面的改造是:(1)采用高压硅整流器代替(充汞)闸流管实现高压整流(2)采用三相可控硅交流调压实现真空管阳压调节,从而实现输出功率的平滑调节。这就是典型的晶闸管交流调压—阳极变压器升压—高压硅整流器整流的电路结构。